受訪專家:南開大學人口發展與研究所教授 李建民
本報記者 虞 曄
20世紀初期,法國人口經濟學家蘭德里將人口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原始階段,二是生育率降低的中期階段,三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降低的現代階段。一些發達國家確實如蘭德里所言,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如今,我國步入第二階段,生育意愿走低,人口負增長局勢已定。應對人口問題,我們需要從求量向求質轉變。
我國人口質量大幅提升
我國是人口大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數超過14億,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超2.6億。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我國出生人口有956萬人,死亡人口為1041萬人,成為61年來首個人口自然負增長年?!暗谶^去的20年里,我國人口質量得到大幅提升?!痹谀祥_大學人口發展與研究所教授李建民看來,我國人口質量在發展中國家位居前列。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為71歲?!?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6.9/10萬下降到16.1/10萬,嬰兒死亡率從5.4‰下降到5‰。隨著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穩步提升。目前,全國高中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1.4%和57.8%,與十年前相比分別提高6.4個百分點和27.8個百分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9.91年。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信息,2022年中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遠高于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這意味著,我國勞動力素質進入了快速提升階段。
“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
人口質量,是真正的“人口軟實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奧多·舒爾茨專研人口質量經濟學,他發現,人口素質的提高能極大地促進經濟繁榮,增強人力資本是必要的、必須的。
人口不僅關系著經濟發展、未來養老,還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因此,對于我國正式進入人口萎縮期,很多人表示擔憂。如果不考慮人口質量,那么這些擔憂并非杞天之慮,但如果考慮人口質量因素,那么我國人口發展前景未必悲觀。這就好比糧食生產,決定產量的不僅有播種面積,還有良種率和肥料使用量等。過去40年,我國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高品質種子的不斷推廣是重要因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這為我們進一步提高人口質量,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變指明了方向。
李建民表示,在當代社會,人口質量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至關重要。健康、知識和能力既是個人的重要資產,也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和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經驗證明,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所依靠的人力資源不是普通勞動力數量,而是人力資本。在創新和技術進步的背景下,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勞動力數量。因此,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積極應對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挑戰的重要手段之一。
質和量要同抓
“由人口變化的內在規律所決定,我國的人口負增長將會持續很長時期,即使2024年的生育回升到更替水平,也難以改變人口負增長的趨勢?!崩罱癖硎?,應對人口問題,提高生育率仍舊是重點,能夠減緩人口負增長的速度和老齡化的程度。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表示,可以通過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建立,幫助有意愿的家庭更好實現生育意愿,支持核心就是要解決與生育直接密切相關的生不了、養不起、沒人帶三方面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文敏也呼吁,讓所有女性都能享受生育保險、產假等福利待遇,完善養老服務,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能夠在現實層面解決適齡生育人群和家庭的后顧之憂,釋放生育潛力。
我國實施三孩政策以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出臺實施了多種配套措施,比如延長產假、增設育兒假、免費上學等,鼓勵生育措施愈發多元。記者梳理發現,陜西、山東、江西、四川、江蘇、貴州、吉林、山西等地都已修訂當地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比如,陜西明確生育三孩增加15天產假、10天護理假;推行父母育兒假,子女3歲以內父母每人每年可休10天育兒假。除了假期,不少地方還發放“真金白銀”,比如杭州擬向二孩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發放2萬元。云南也對符合條件的家庭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二孩補貼2000元,三孩補貼5000元)和育兒補助(二孩、三孩0~3歲期間每人每年補助800元)。
李建民認為:“目前來看,鼓勵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實現了生育意愿,但在提高生育意愿上的作用有限。如果不規范勞動力市場(特別是消除性別歧視和隨意延長工時)、提高工作時間彈性、降低教育和醫療的私人成本以及商品房價格,生育率前景難以樂觀?!?
保持人口增長的途徑包括提高生育水平和吸引外來人口,更為奏效的是后者。實際上,我國已進入地區之間“人口競爭”時代。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甚至停滯,即使生育水平提高,帶來的人口紅利最終還是會轉移到更具有吸引力的地區。李建民說,提升生育水平的同時更需要提高人口質量、優化人口結構,應從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三方面著手:1.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原則。必須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必須把重點放在農村;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扶持、強化農村職業教育發展。2.全面實施公民道德振興計劃。例如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充分發揮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公民道德教育等,促使人人把“基本規范”貫徹到生活和工作中去。3.全面推進全民健康工程。例如加大衛生經費投入,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面,此外還要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意識?!?